不少科幻题材的电影、书籍都喜欢设想出一个全人类组成的国家来统治地球,例如:UED(星际争霸)、人联、地联(群星)、EFF(高达)等等,而这一切构想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795年,伊曼努尔·康德在该年出版的《永久和平论》(Perpetual Peace: A Philosophical Sketch)一书中,提出代议制政府与世界联邦的构想。
世界联邦构想的雏形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在完成统一与工业革命后,其国内的经济、军事、科技实力迅速发展,几乎后发制人超越英、法这两欧陆的传统大国。可虽然德国国力强了,但世界上的殖民地基本被英法等国瓜分完了。再加之地理位置也不好,被英、法、俄三大国夹在中间,随时有可能腹背受敌。
1870年普法战争名场面
为此,德国无论是为了自保还是为了图强,他都无法避免与英、法、俄三国的正面交锋。
展开剩余90%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德为了对抗俄国,他需要盟友,于是俾斯曼便利用奥匈帝国与俄国的旧仇,勾搭上了奥匈帝国,两国为了共同对抗俄国,并且孤立和打击法国,便在1879年10月缔结了秘密军事同盟条约。
条约规定: 缔约一方受到俄国攻击时,另一方要以自己的全部武装力量子以援助;如一方受到其它国家的攻击时,另一方需保持“善意”中立;但如果攻击的国家有俄国援助,则未被攻击的一方应全力援助受到政击的一方。
普鲁士(德国)和奥地利曾经是神罗大家庭内的“好兄弟”
而德国的另一个小伙伴意大利则是毛遂自荐自己加入的同盟国。意大利在欧陆一直都是实力较弱的那个,它在1881年争夺突尼斯失败后,感到自己有些独木难支,而为了对抗法国,他需要依靠强国,于是便向德、奥接近。
1882年5月,德、奥、意三国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条约内容如下:如果意大利遭到法国攻击,德奥应援助意大利;如果德国遭到法国攻击,意大利将援助德国;如果三 国中的一国与其它国家发生战争,其它两国应守“善意”的中立。
德、意、奥的三国同盟着实给法、俄带来了不少的危险感,但出于老牌帝国的傲慢,英、法内心是瞧不上三国同盟的,更多还是英、法、俄三国之间的矛盾太多。
英法之间的战争打了几千年都不曾停息,法国又视俄国为自己的传统威胁。因此三国也就没第一时间组织同盟对抗三国同盟。但世界上总有些能预知未来的有识之士,英国贵族威廉·兰德尔·克里默和法国和平主义者弗雷德里克·帕西就是这样的人。
他们在英、法两国还没正式达成同盟协议之前,就私下里拉动人脉成立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先驱——各国议会联盟(Inter-Parliamentary Union,简称IPU,又译‘国际国会联盟’)。
当然这是个非军事化的和平组织,并不具备发动和引导战争的能力。但其的仲裁能力却着实吸引了许多国家的加盟,当时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国家均加入其中。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组织,也是活的最久的,直径尚存。
诞生于反战运动与协约国操纵之下的国际联盟
成立后的法国被德、意两国包围,法国虽强但也不至于自大到认为自己可以单挑德意联军,便急于寻找同盟者打破自己被围攻的窘境。
八十年代末,德国与奥匈帝国对俄国开始施展经济封锁政策,随即又对法国进行军事封锁。俄国虽大却也是欧洲人均最低的国家,法国虽强但也不至于自大到认为自己可以单挑德意联军。
于是乎,俄国与法国为了打破同盟国的经济、军事封锁,便只能放下仇恨,达成盟约。俄国缺钱,法国便在1888年无偿向俄国贷款五亿法郎。
协约国宣传海报,英法俄三国胜利女神同框
次年,又签订了十九亿法郎的借款合同。法国还向俄国支援了五十万支步枪。这样一来,换谁都忍不住诱惑,于是在1892年,法、俄重修旧好,并缔结军事协定。协定于1893年12月正式生效。其内容大致为法、俄中一方在受到德、 奥、意攻击时,另一方应以全部兵力支援。
英国和法国因争夺殖民地关系一直很差。在欧洲大陆出现“三国同盟”和法俄同盟之间的对立后,英国却一直采取所谓“光荣孤立”政策。利用这两个集团在欧陆死磕的机会,夺取大块殖民地。
然而德国组建同盟国的目的就是因为眼馋英国的殖民地,于是,英国为了保住殖民地,又不得不放弃“光荣孤立”政策。两害取其轻,与法国结盟,来对抗同盟国。
西方列强的非洲殖民地。德国要想获得更多的殖民地就必须挑战英法的殖民体系
三国协约的英语是“TripleEntente”,Triple是英语中的“三人”一词,Entente是法语中的“原谅”一词,由此,该协约名字其实是叫做“三国互相原谅协约”。就是这三个国家互相原谅对方曾经的过错,一致对抗同盟国的意思。
围绕这两大阵营爆发的一战结束后,其极大的冲击及影响全欧洲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系统。一千多万名在战争中丧失丈夫的妇女在失去自己感情和经济靠山的同时,却得不到政府的援助。
一战前的同盟国(橙)和协约国(红)
饥寒交迫之中,这些女人开始拖家带口的上街游行,而正是以这些寡妇为核心,全球反战争浪潮开始升温,而以浪漫之国自居的法国、意大利尤其严重,这两国的军方彻底几乎瘫痪,乃至于二战中,意大利和法国基本就是在不停的打酱油和投降混日子。
为了回应和安抚这些没日没夜上街游行的妇女,并避免世界大战再度发生。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Edward Grey)率先提出建立一个国际联邦的企划。而反战情绪高昂的法国与美国几乎在其建立的同时就率先加盟。美国总统威尔逊特意为这个将影响全世界的组织撰写方案。
“成立国际联合组织,各国互相保证彼此的政治独立、领土完整。”
在1919年1月28日的巴黎和会中,在英、法两国的操纵下,以美国总统威尔逊为首的起草委员便开始草拟《国际联盟盟约》(Covenant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准备筹组国联。
国际联盟会议
1919年4月28日,建立之初的国际联盟就得到44个国家签订(大部分为协约国的支持者与协约国成员)。也就是说,这个国际联盟并不是为全世界着想,他是服务于旧协约国成员的。
国联一步步失去公信力与作用
国联这个组织的初衷是好的,但由于英法的独裁运营,其公信力愈发的低下。公信力自然就会失去人心。
在亚洲,这个国际联盟就是个拖累和祸害。封了中国一个一等国的名号,就大肆向中国索要巨额会费,但收了钱却不办事,在九一八事变中,国际联盟并没有起到一点作用,甚至没有经济制裁日本。
九一八事变后,民国代表在国联大会上发言
根据国联条约,国联应对违反规定的国家(日本)实行经济制裁,以断绝其制造武器所要的工业原料,但此举国联却没有被执行。
于是,民国不再把希望寄托于国联,而是开始亲美、亲俄,试图通过美、俄来对抗日本。次年,日本侵入东北,国联又否认了满洲国的合法性,这又激怒的日本,日本一气之下退出国联。
在非洲,1935年10月,意大利领袖墨索里尼派出40万名人军队入侵埃塞俄比亚。按照规定,英、法应该组织军队来帮忙对抗意大利,可英国外长赛缪尔·霍尔与法国总理皮埃尔·赖伐尔却为了石油贸易选择拒绝出兵支援,而是签署霍尔-赖伐尔协定。
埃塞尔比亚皇帝海拉塞西赶去参加国联大会
并拟订了一项计划,将埃塞俄比亚划分为两个分区:意大利分区及阿比西尼亚分区。这很显然就是在出卖埃塞俄比亚领土主权来换取暂时的和平,可以给自己做石油生意。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总而言之,国联自成立以来除了收钱,就真没办过什么好事。几乎只为英法办事,这样的组织绝不可能得人心。
讽刺漫画:美国总统设计了国联却不加入
整个二战前后,国际联盟基本没帮会员国做过多少实质性的事情,形同虚设。二战结束,便再也没有任何国家愿意给形同虚设的国际联盟提供会费,再加之其的掌控国英、法在国际上的霸主地位已由美、苏代替。无奈之下便于1946年4月18日通过决议宣布解散,其所有财产和档案移交联合国。
所以,与其说国际联盟为什么只能维持26年,倒不如说它为什么能维持26年。
联合国与国际联盟
由美苏组建的联合国,在执行力上要好国际联盟不是一点两点。在二战后这半个多世纪以来,虽然不管五常这些军事大国事情,但管起那些没有自保能力,并以外贸为命的小国(例如新加坡、韩国)而言要强国联太多了,就拿新加坡和韩国这两发达国家而言,一纸经济制裁就足以使其一夜回到解放前,甚至于改朝换代。不然也不会存在这么长时间。
不过现如今的联合国也已经快步入国联的后路了,美国、英国、法国、俄国想打谁就打谁,联合国一句话都不敢放(伊朗战争、中东战争、车臣战争等),最近美国又拖欠会费长达两年,甚至有意图废除联合国。
另一个俄罗斯则不停发出申请要求降低自己的会费,至如今俄罗斯只承担联合国会费的百分之二。可以说现在的联合国在美、俄的不给钱政策下,基本都快发不起工资了,更别谈插手其他国家的事情。
作为联合国主导国及缔造国的美、俄尚且如此,说不准不久之后,联合国也会走上国联的后路。
发布于:天津市